程鹏cp 发表于 2013-12-11 14:37:43

低氧运动正悄悄流行 4大好处让身体更健康

不少运动爱好者听闻过“高原训练”,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中长跑、游泳、自行车、越野滑雪、水上运动等许多竞技项目的训练过程。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运动实践证明,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的运动训练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传统的高原训练虽然能促使运动员的机体运氧和用氧能力提高,但在缺氧环境下,疲劳的恢复较慢,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健身房引进的“低氧训练”模拟了“高原训练”的低氧环境,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制造低氧环境或吸入低氧气体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前苏联医学专家曾发明“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10%氧含量的低氧空气,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此方法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还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

低氧健身能实现一般的户外运动所不能达成的锻炼效果,健身者要么去健身房,要么就得攀登高原,去体会“低氧”运动的感觉。

在美国纽约的健身行业里,低氧健身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早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健身运动。由于低氧健身必须在人工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其价格自然高于普通条件下的健身运动。一般来讲,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但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的费用也在不断下降。

低氧运动有益提高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的提高对健康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其次,可以减少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密度。心肺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和体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睡眠质量会更好。

研究表明,人到低氧环境下最大吸氧量会下降。一般规律是,在相当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度,海拔每上升1000米,最大吸氧量下降10%,即在海拔2000米时最大吸氧量下降10%,海拔3000米时最大吸氧量下降20%。人体的相对运动强度是以最大吸氧量来计算的,最大吸氧量越高表明运动强度越大,对心肺功能的刺激就越强。由于高海拔地区人体最大吸氧量下降,因而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与平原相同强度的运动时耗氧水平占最大吸氧量的比例就会提高,也就是说相对运动负荷就会加大,对心肺功能的刺激也加大,心肺功能的提高效益就大于平原时的运动。

低氧运动有助于减肥

低氧运动有助于减肥,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有研究者将50只大鼠平均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间体重、力竭时间等指标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将5组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限食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及低氧训练组(模拟海拔3500米),随后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结果体脂最少的是低氧训练组,且腓肠肌的重量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低氧训练有较好的减肥效果。低氧运动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降低食欲。

对于人类本身,也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研究者将32位肥胖者分成两组,一组在低氧环境下进行小强度的训练,另一组在常氧中进行同样强度的训练,训练时间为8周,每周3次,每次90分钟。结果低氧训练组体重下降明显,而常氧训练组体重几乎没有改变。上述研究表明,低氧训练在减肥过程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低氧运动可增强免疫

当处于“低氧状态”,人体为了适应低氧、低气压的生活环境,心率相应加快,心脏的排血量增多,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随之增多,这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结果,人体对氧的利用率得到相应的增加。健身者在低氧状态下锻炼,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因此,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低氧运动降低高原反应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人们去高原旅游的热情日益高涨,急性高原反应的防治也迫在眉睫。所谓急性高原反应,是指平原居住人员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急性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这种症状多可自行缓解,但也有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等急性高原病,威胁到生命安全。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去高原前,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氧训练,将有利于人体尽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防止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北京体育大学低氧训练中心的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持续3周,将会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氧运动正悄悄流行 4大好处让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