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会了女儿生活
3岁10个月学会100以内加减法,4岁11个月开始自己写博客。亚丁身上发生的事似乎很罕见。有人就此认为,亚丁是个天才儿童。但我自己坚决否认这一点。我认为,亚丁之所以比别的孩子早慧一点,主要是因为我把她提前交给了生活。是生活让她如此早慧。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生存与活动。现代社会,要想生存与活动,离不开认字和算术,这是农民工都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这两样技能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只要投身生活,每个人都能很快学会。
投身生活,这是每一个小生命与生俱来的渴望。他们很早就不满足于大人的喂养,总想自己来制造生活。看到爸爸妈妈在做家务,他们肯定想插手帮忙;玩够了自己的玩具手机,他们也一定想用一用大人的真手机。在超市购物时,他们想亲自付款;乘坐公交、地铁时,他们想自己刷卡......他们是多么可爱的生命。遗憾的是,大人们因为忙碌,加之怕孩子捣乱添烦,于是大都拒绝了孩子们的要求。这样做,相当于是否定了孩子们的生活权利。更糟糕的是,这样做也阻挡了孩子们的成长。
我也曾拒绝过亚丁的要求。我在电脑前工作,亚丁上来打扰,一会儿让我陪她玩,一会儿让我给她讲故事,一会儿又要让我领她去买东西。我不想让亚丁打乱我的工作,于是把她交给奶奶、保姆,让她上幼儿园,还给她买来一大推玩具。但亚丁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条件。她还是在一如既往地纠缠我,希望我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她,甚至希望来参与爸爸的工作。我不断地拒绝她,她却执拗地要求着我,甚至嚎啕大哭。从她那固执的脸上,我看到的是她对爱的渴望,也看到了她参与生活和工作的意识,更看到了她旺盛活的力。到最后,我屈服于她了。我决定加入到她的世界中。
当我走进女儿的世界后,我才发现她的世界里有着无数的问号,而她又是多么希望我给她指点迷津啊!作为父亲,又怎能拒绝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呢?我相信,孩子的问号是幼儿园所不能解决的。能唯一能给出她正确答案的,是深爱着她的父亲。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女儿的生活里训练女儿,这就是我的育儿理念。人类为了生活而发明了文字和数字,为了女儿的生活,我自然要教会她这两样人类最基本而又最宝贵的财富。
在拾级而上的台阶,我教会了女儿数数;在吃饼干时,我教会了她多与少的区别;在搭积木时,我教会了她10以内的加减法;为了算出购物找零,我教她学会了两位数的加减法(那时,她才3岁10个月)。为了赚取自己的零花钱,亚丁开始在小区、公园、幼儿园叫卖自己的学习秘籍。在她刚满4岁时,我编了一套《亲子指心算》的学习材料,复印很多份,每份8页纸,标价10元。在两周时间里,她推销出去了20份。
识字是从认标牌开始的。那些“小心滑倒”、“禁止攀登”、“请勿靠近”的标牌不就是为小朋友们设计的吗?每一块标牌都是一个生活的规定。所以认标牌就是学生活。我曾背着相机,带着亚丁在小区、超市、公园、公交车、地铁等学认标牌上的字,并用相机拍下了100多块标牌。回到家中,我会让她重新认识这些标牌里的内容。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不能剥夺,即便对于孩子。我给亚丁在网上看过一次动画片后,第二次她就要坚持自己来输入《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类的字样。尽管她打字速度太慢,而且还要来不断请教我,但我还是耐住了性子,满足了她的参与意识。这是她生活的权利,我不能剥夺。
网上那场关于“幼儿该不该早识字”的辩论,我觉得跟我们无关。我们不是为了识字而学识字,我们是为了生活而识字。你可以不让孩子早识字,但你不能不让孩子早生活。当我把女儿引导到生活的轨道上来时,她自己就迫不及待想识字了,因为这是生活的需要。
早识字的好处很快就体现了出来。比如她可以帮助我阅读公交示意图上的站名,也省得我戴眼镜了。每每当我走错路的时候,亚丁也总能凭借她的好眼力和她所认识的路牌而及时提醒我。在商场购物,她总是比我先找到所要买的东西。有一次我给自己买了盒三九感冒灵,回家后却被亚丁指出“买错了”,因为亚丁发现药盒上有“小儿”两个字。以前每次去大北窑,都要徒步1公里去坐728路车,这个历史后来也被亚丁终止了,因为她发现门口新出现的648路车就是开往大北窑的。这一切,都归功于她的早识字。从这个意义上讲,她认识的不是字,而是生活。
页:
[1]